
東莞東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東莞東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已認證
界面?zhèn)鳠嵝逝c界面結合狀態(tài)密切相關。研究表明,當界面相的物理特性發(fā)生變化時,其等效熱導率可跨越多個數量級,這種變化幅度幾乎等同于整個復合材料熱導率的可調控范圍,充分說明界面特性對宏觀熱傳導行為的決定性作用。復合材料的傳熱性能本質上受微觀界面結構的制約,任何界面層面的調整均會引起材料整體導熱特性的改變。
1、界面數量與形態(tài)特征
界面數量直接影響聲子的散射頻率。隨著填料表面積的增加,異相接觸界面數量顯著增多,形成更多聲子傳輸屏障,從而抑制熱量傳遞。粒徑調控是改變界面數量的關鍵手段:大粒徑填料由于比表面積較小,形成的界面數量相對較少,有利于降低聲子散射概率;而小粒徑填料雖然能提升分散均勻性,但過高的界面密度反而可能加劇聲子散射效應。當粒徑減小到特定臨界值時,復合材料的熱導率可能反而低于基體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大尺寸單晶填料因晶界缺陷少、聲子散射弱,已成為優(yōu)化導熱路徑的重要研究方向。
對于界面厚度的作用,學界尚未形成統(tǒng)一結論。部分研究認為較厚的界面層為高頻聲子提供散射空間,從而增大界面熱阻;而超薄界面由于缺乏散射條件,可能降低熱阻。這種爭議性表明界面厚度與導熱性能的關系需結合具體材料體系深入分析。
2、界面相容性與結合強度
在由無機填料與有機基體構成的復合體系中,界面相容性差異會引發(fā)三個關鍵問題:首先,填料團聚導致導熱網絡不連續(xù);其次,基體對填料的潤濕性不足形成界面空隙;最后,熱膨脹系數失配引發(fā)溫度循環(huán)下的界面剝離。這些問題均會顯著增加界面熱阻,形成熱量傳遞的瓶頸。
通過表面改性可有效改善界面結合狀態(tài):一方面利用偶聯(lián)劑構建化學鍵合橋接,另一方面通過聚合物包覆增強物理錨定作用。例如,采用聚硅氧烷修飾氮化硼填料后,其與硅橡膠基體的浸潤性顯著提升,界面處聲子傳輸效率提高,使復合材料導熱性能成倍增強。等離子體處理等先進改性技術還可精確調控界面層的化學組成與形貌特征。
3、器件接觸界面特性
作為熱界面材料使用時,復合材料與散熱部件的接觸狀態(tài)直接影響實際散熱效果。工程應用中存在兩類典型界面問題:一是微觀尺度下接觸表面的粗糙度導致有效接觸面積降低;二是裝配壓力、材料壓縮彈性等宏觀因素影響界面緊密程度。通過提升部件表面光潔度、優(yōu)化裝配工藝、選擇適度軟化的界面材料,可有效降低接觸熱阻。例如,增大夾緊壓力可使界面空隙率降低,而具有自適應形變能力的凝膠材料能更好地填充微觀不平整區(qū)域。
實現(xiàn)高效熱管理需要多維度協(xié)同設計:在微觀層面,通過粒徑級配與表面改性構建低阻界面;在介觀層面,利用取向排列技術形成連續(xù)導熱網絡;在宏觀層面,結合應用場景調控接觸界面狀態(tài)。這種跨尺度協(xié)同創(chuàng)新已成為突破現(xiàn)有導熱材料性能瓶頸的重要方向。
參考資料:粉體圈
最新動態(tài)
更多
虛擬號將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掃碼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