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11月26日訊 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鄒如強特聘研究員與曹安源教授課題組合作在智能控熱相變儲能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分布密度可控的碳納米管陣列-相變復合儲能材料及其在電熱轉換中的應用》 (“Tailoring Carbon Nanotube Density for Modulating Electro-to-Heat Conversion in Phase Change Composites”)和《電、光驅動的石蠟-碳納米管海綿相變儲能復合材料》(“Electro- and photodriven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based on wax-infiltrated carbon nanotubes sponges”)先后發(fā)表在納米領域權威期刊《納米快報》(Nano Letters, IF: 13.02)(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nl401097d) 和《美國化學會-納米》(ACS Nano, IF:12.06)(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nn304310n)上。
物質在發(fā)生相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材料潛熱的吸收與釋放,利用此類相變材料可以實現熱能的可控存儲與利用,相變儲能材料在建筑節(jié)能、電子器件散熱、航空航 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相變材料往往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封裝改性以克服自身的缺陷,提高實用性。
鄒如強課題組提出了利用納米多孔載體優(yōu)化改性相變儲能材料的研究策略,通過納米多孔限域體系有效封裝改性容易泄露的固-液相變材料,制備得到了多種熱循環(huán) 性能好、穩(wěn)定性強、導熱增強、相變材料負載率高的復合儲能材料,并且首次利用相變納米復合體系實現了太陽能、電能到熱能的轉換與存儲利用。為相變材料在熱 能存儲利用方面的設計、應用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研究工作近期在參加納米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2013)時,被組委會評為“最佳海報獎”,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認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與支持。
物質在發(fā)生相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伴隨著材料潛熱的吸收與釋放,利用此類相變材料可以實現熱能的可控存儲與利用,相變儲能材料在建筑節(jié)能、電子器件散熱、航空航 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相變材料往往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封裝改性以克服自身的缺陷,提高實用性。
鄒如強課題組提出了利用納米多孔載體優(yōu)化改性相變儲能材料的研究策略,通過納米多孔限域體系有效封裝改性容易泄露的固-液相變材料,制備得到了多種熱循環(huán) 性能好、穩(wěn)定性強、導熱增強、相變材料負載率高的復合儲能材料,并且首次利用相變納米復合體系實現了太陽能、電能到熱能的轉換與存儲利用。為相變材料在熱 能存儲利用方面的設計、應用提供了新思路。該項研究工作近期在參加納米科學與技術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2013)時,被組委會評為“最佳海報獎”,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認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