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來自以色列拉馬特甘巴伊蘭大學和以色列赫茲利亞跨學科中心的研究者們利用DNA折疊的結構制造出空腔殼結構的納米機器人。有了這種納米機器人,醫(yī)生便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控制藥物的釋放,一次只釋放小劑量的藥物。他們聲稱,這種技術可以應用在治療大腦疾病,比如精神分裂、抑郁癥,以及注意力缺乏癥。
藥物首先經過化學處理,使用氧化鐵顆粒將藥物“鎖住”,然后放入納米機器人的空腔殼中。接著,用一個電磁鐵加熱并破壞DNA結構的殼,從而釋放出藥物。在納米科技的首席科學家IDo Bachelet博士領導下,他們已經可以利用人類腦電波來控制這一過程。
為了實現腦電波控制,他們訓練一種計算機算法來探查人類大腦是否處在復雜的思維活動變化中。當發(fā)現大腦活動變化時,計算機將觸發(fā)電磁鐵,解鎖注射進蟑螂體內的納米機器人。研究者們在蟑螂體內釋放出一種熒光蛋白,以便追蹤釋放速率。
正在撰寫《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研究員表示:“作為一個理論實證,我們展示了DNA機器人的活性,利用大腦處理復雜事務的變化觸發(fā)了蜚蠊目昆蟲(蟑螂)體內的細胞效應!
研究者將納米機器人注射到蟑螂體內測試他們的技術,使用傳感器探測人類大腦活動的變化,從而激活電磁鐵,釋放納米機器人的內容物
圖A和B中的納米機器人在蟑螂體內釋放熒光顆粒。圖C和D展示了釋放過程是根據人類大腦解決復雜數學問題時增多的思維活動來控制的方式
這種技術可以對個體的思維認知狀態(tài)做出反應,從而在線控制活性分子的開關。研究者聲稱,這種技術經過改良,可以應用在人類身上,觀測精神分裂、抑郁癥或者癲癇發(fā)作時大腦活動的變化。
給患者注射攜帶藥物的納米機器人,并通過帶有傳感器的帽子來監(jiān)測腦電波活動。當腦電波活動出現一種特定的模式,就可以觸發(fā)帽子中的電磁鐵,打開納米機器人的空腔殼,釋放藥物。
這種技術可以發(fā)現大腦活動的變化,發(fā)現患者癲癇發(fā)作征兆時,觸發(fā)納米機器人在腦中釋放抗癲癇藥物
來自跨學科中心的論文第一作者Sachar Arnon表示,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你的需求進行調整。比如在癲癇治療中,它可以從大腦活動中監(jiān)測到發(fā)作的征兆,立刻從納米機器人中釋放出抗癲癇藥物。
Sachar Arnon還補充道這項技術也可能應用到醫(yī)學之外的領域!跋胂笠幌拢绻憧梢垣@得精確數量的酒精,使你保持興愉悅狀態(tài)而并不醉酒。我認為我們的研究剛剛開始。”